|
前法務部長施茂林、2012瑞典斯德哥爾摩犯罪學獎得主戴克博士及大陸法政學者等人學術交流。
圖說: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在「2013國際刑事司法學術研討會」致詞。 |
「2013國際刑事司法學術研討會」在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登場,邀請前法務部長施茂林、2012瑞典斯德哥爾摩犯罪學獎得主戴克博士及大陸法政學者等人學術交流、專題演講;前法務部部長、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施茂林先生以「柔性司法工程之系統構建與開展思路」為題演講,他說,柔性司法為未來進路,未來的發展應以柔性為本,剛性為路,以發展智慧政策,友善司法。
施茂林教授表示,台灣近年的民調普遍低落,甚至在民國84年整體的司法形象跌至谷底,有法院經驗者負面印象高、對裁判公正信心偏低,且認為法律制度對富人與權貴較有利,司法的決策未考慮人民的觀點,針對負面觀點,台灣司法未來的改革,應以柔性司法為方向考量,發揮利他的公益精神,「因為柔性才能深入人心!」
圖說:2012瑞典斯德哥爾摩犯罪學獎得主戴克博士,在研討會中進行專題演講。 |
何謂柔性司法?施茂林教授說,柔性司法具有柔軟胸懷、包容關懷、人性服務、適性處遇、及解決問題的特質,為非典型的權力作用、無形的強制力,讓人民對於司法建立信賴、互利、基礎的平等性,發揮人性溫暖之容他性及柔軟性。
施茂林教授也提到,培養柔性博愛的關鍵要點,包括司法單位應認知國民法意識、了解國民法律感情、體會會社期待、掌握社經脈動,也要培具人文涵養,且要辦出好案並非辦大案。在司法體系中,從案件類型、司法機關、及對象應全面推廣及運用柔性司法。並呼籲「用以實踐柔性司法的價值,奠定司法公信力基石!」
上海政法學院劉強教授、武玉紅教授也到場分享大陸社區矯治的發展,他們指出,目前大陸罪犯服刑,社區矯治制度仍在試行階段,為建立適合國情的社區矯正懲罰機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討與交流。中國政法大學楊波主任兼博士,也以「暴力犯罪的神經心理學證據」為題,分享其研究成果。
圖說:前法務部長施茂林(站立者),在研討會中解釋何為「柔性司法」。 |
此次研討會,還邀請到荷蘭蒂爾堡(Tilburg)大學國際被害者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戴克(Jan van Di jk)博士蒞校演講,戴克博士是2012瑞典斯德哥爾摩犯罪學獎得主(被喻為犯罪學諾貝爾獎得主),戴克博士指出,國家的經濟成長與組織犯罪息息相關,西歐國家、北美、澳洲、紐西蘭等經濟發展穩定的國家,組織犯罪率相較於中南美洲、中亞、南非國家及蘇聯低的多。一個國家的警政效率及法規層面的訂定與執行確實可以影響組織犯罪率的發生。
南投地檢署主任觀護人李孟珍也分享台灣的司法保護實務與發展,她表示,司法保護應具專業關懷的影響力,在社會處遇方面應讓犯罪人有增權展能學習規劃。提升檢查柔性效能的司法保護,用修復式司法創造雙贏局面。如南投地檢署,目前就以顧客為導向,以關懷服務的方式,來關懷犯罪人。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表示,台灣與大陸自從兩岸刑事司法互助協議通過後,近年來刑事司法互動日趨緊密,打擊、預防罪犯及處遇措施也隨之檢討與改進,目前的成效與檢討是未來進步的基石。亞大一向致力於學術及實務交流與結合,不遺餘力,期望學生能從中涉取專業領域中廣泛的經驗,充實所學。
圖說:「2013國際刑事司法學術研討會」在亞洲大學登場,前法務部長施茂林等位專家學者學術交流。 |